万汇幼儿学府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,不是简单传授生存技能或者灌输道德规范,而是通过唤醒儿童对生命本质的觉知,构建其与世界对话的精神坐标系——如何理解生命的本质?如何爱护自己和关爱他人?如何与不同生命共创繁荣世界?如何在自己珍贵而独特的一生创造最大价值?
01生命的长度——珍惜生命
“安全和健康”是无数0前面的那个“1”,是一切可能性的根基。“生命至上、安全为本、健康第一”,这需要成人与儿童共同携手。
一是创建安全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。
万汇幼儿学府的安全健康制度清晰、责任明确、管理严谨,不同岗位分工合作,构建起守护儿童安全健康的网络体系。

二是提升孩子自我保护的安全健康意识。

安全健康课程。利用视频资料、绘本阅读等方式,学习校园安全、社会安全和居家安全等知识。
情景化学习。例如,在上下楼梯时,引导孩子扶着栏杆、一步一步慢慢走;户外活动时,提醒他们注意脚下的障碍物,帮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。
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。比如“小小交通警”,让孩子在模拟过马路时学习“红灯停、绿灯行”;如《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》,用生动的画面和语言帮助孩子理解。
安全实战演练。模拟真实危急场景,锻炼镇定、专注、敏锐的心态反应,以及自我救护技能。
偶发性事件讨论。每一次安全事件发生立即引导孩子梳理原因、经过、结果,以及如何避免。如剪刀割伤手、尖锐物品放进耳朵等;
三是不过度保护,给孩子适当“适度探索”的机会。

孩子是天生的工程师、探险家,安全健康保护应当成为成长的助力,而不是阻力。如果环境被过度“包装”成绝对安全,孩子可能会失去识别和应对风险的能力,同时限制孩子的探索成长。万汇创造了一个“有保护但不束缚”的环境,让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学习自我保护,自由展开探索。
区分“危险”和“风险”。真正的危险(如触电、高空坠落)必须严格防范,而适度的风险(如攀爬矮滑梯、尝试新玩具)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。通过观察和适时引导,让孩子们在在教师全程监护下,在安全范围内体验挑战。
给予孩子逐步放手的空间。例如,刚开始玩滑梯时,老师会在一旁保护,等孩子熟悉后,再慢慢减少干预,让他们学会自己判断如何安全玩耍。这种“脚手架式”的支持,既能保障安全,又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。
鼓励孩子表达感受。老师会问:“你觉得这个游戏安全吗?”让孩子参与安全规则的制定,比如“我们怎样玩积木才不会砸到别人?”这样,他们不仅能理解规则的意义,还会更愿意遵守。
万汇的环境设计有“留白”。比如户外活动区不全是软垫,而是保留一些自然的草地、小坡,让孩子体验不同的地面材质,学会调整步伐;一些活动设计也会刻意让孩子接触小颗粒材料,让孩子在监督下学习正确使用。这种设计能帮助孩子理解“某些东西是需要小心对待的”。
避免过度强调“不行”也很重要。与其说“不准爬”,不如教他们“怎样爬更安全”。比如,攀爬架旁会有老师示范正确的抓握姿势,让孩子在探索中学习安全界限。
总之,安全的环境不是为了消除所有风险,而是让孩子在适度的挑战中成长。从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开始,不断抬高“天花板”的尺度。
02生命的宽度——热爱生命
生命的长度是“生存的需要”,生命的宽度是“生活的开拓”——我们如何让生命的每个时刻有活力、有幸福感?我们需要回到本质——生命是什么?

在成长探索课程《我从哪里来》,孩子们阅读《小威向前冲》,了解到生命的诞生过程。他们还结对子假扮爸爸妈妈,感受怀孕时的艰辛过程;在教室里,孩子们种植蔬菜植物、养小动物,见证着生命奇迹的变化,在照料中培养起责任心;动植物们生命的消亡也会引起孩子们的讨论。
例如:为什么要剪掉部分枝叶和小果子?小乌龟死亡后会去哪儿?
孩子们体验到生命来之不易,独一无二,更加懂得尊重生命、敬畏生命、热爱生命,这让他们有了更强烈的关爱和责任感。不仅能在生活中照顾好自己,生活得有品质、有趣味,更积极地参与自然、社会和文化生活中,与他人、与万物共同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。
03 生命的高度——成就人生
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回望,教育的本质始终是生命高度的锻造工程。当AI开始模仿人类思维是,我们更应清晰:真正区分生命层级的,不是知识储量而是价值维度。而万汇教育的使命,就是帮助一个个孩子不断超越自我,自主追寻一条向上发展、升维攀登的生命路径。

当个体突破原有认知边界时,生命维度就会发生跃迁。万汇孩子们讨论“我是一个怎样的人”,孩子们说自己“爱表达、乐于思考、喜欢交朋友、热爱运动、善良友爱……”不仅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,更探索到未来发展的无数可能性;“未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?”孩子们提到的“飞行世界、太空旅行”,它们不仅是美好的想象,更为未来科技发展埋下了一颗种子。
“吾生也有涯”,千百年来,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历久弥新。生命有限,但是生命的成长无限。万汇培育着生命成长的“根脉”——尊重、关爱、责任、同理、自主、勇敢、活力、志向……
在“工具和理性”思维盛行的社会里,生命教育在孩子们的心中埋藏下一把把密钥,它悄然地在孩子们童年时刻,植入对生命本质的敬畏与热爱。伴随着孩子一生的成长,培育出具有生态智慧、情感温度和哲学思考的未来公民。